歐美西方社會已經深陷全方位無差別制裁俄羅斯的狂熱,不僅突破了經濟政治的基本邏輯,也踏破了人類智商與人道主義的底線。西方社會長期作為“軟實力”自我標榜的“無罪推定”、“保護私產”、“言論自由”、“藝術非政治”等原則被打得粉碎。 西方大國長期漠視、踐踏俄羅斯合理正當的安全關切,今年更是變本加厲,引爆戰爭之後又掀起非理性制裁狂潮,除了出自國家立場的國際經濟、政治戰略思維錯誤之外,相當程度上還因為西方國家、特別是大國政客們,希望扭轉自己在當前國內政治權力鬥爭中的不利局面,為此不惜損害本國國家利益,也要凸顯自己對俄羅斯的強硬。 美國11月8日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眾議院435個席位和參議院34個席位(參議院共有100個席位)面臨改選。由於拜登政府執政缺乏政績,民望低落,美國內外普遍認為共和黨將在這次中期選舉中大勝,重新奪取國會眾參兩院多數議席,拜登政府由此有著格外強烈的動機炮製“政績”,以求挽回頹勢。 在英國,首相詹森又因“派對門”事件而深陷可能被迫下臺的政治危機。詹森已經放出了“只有派出一個裝甲師才能把他趕出首相府”的狠話,若有機可乘,能在國際事務中激化矛盾以製造“政績”、維持和推高人氣,他又何樂而不為呢? 法國今年4月10日將舉行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現任總統馬克龍已於3月3日正式宣佈競選連任,但在此前相當一段時間的民調中並無顯著優勢。儘管馬克龍希望保持法國外交戰略獨立於美國的傳統,但至少到4月24日大選塵埃落地之時,或是到6月19日第二輪投票結束之前,他仍然有著強烈動機要繼續展現對俄羅斯的強硬。 澳洲在這次制裁俄羅斯風潮中跳得相當高,戰爭爆發後不過一周時間,就一口氣制裁了350多名俄羅斯個人、13名白俄羅斯個人和實體,從俄羅斯總統普京到白俄羅斯國防部長赫列寧,俄白兩國政治、軍事、經濟頭面人物無一倖免。不僅如此,在主要西方國家中,澳洲幾乎是戰爭爆發後第一個跳出來就烏克蘭戰爭指責中國,要求中國限制對俄貿易。 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2022年澳洲大選將於5月份舉行,而現任總理莫裏森因抗疫不力等原因而支持率持續下行,至遲從去年12月份起,支持率就落後於工黨黨魁阿爾巴尼西10個百分點以上。為振作人氣,莫裏森需要樹立一個乃至幾個澳洲的“外敵”稻草人,中國和俄羅斯就是他選擇的對象。 隨著瘋狂經濟制裁和開放烏克蘭難民措施給歐美國家本身帶來的經濟負擔與治安、政治等後果日益凸顯,當前席捲歐美全社會的全方位無差別制裁俄羅斯狂熱終將開始消退,當西方大國內部“宮鬥”大戲塵埃落地,西方政客們能否恢復一點理性而開始轉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