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曾稱,北約已經瀕臨“腦死亡”,而此次俄烏衝突無疑給了這個冷戰時期的政治產物一次極富刺激的“電擊”急救。上周在布魯塞爾舉行的峰會中,北約又一次象徵性地“團結”在美國主導的西方民主陣營的旗幟下,將俄羅斯確定為這一組織的共同敵人。 在峰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北約強調要致力於地區的和平發展與安全穩定。然而,作為冷戰時期美蘇爭霸的時代產物,北約的合法地位恰恰無法脫離地區政治矛盾與軍事鬥爭。作為俄烏衝突的製造者與幕後推手,美國主導的北約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處於緊張對立的俄歐關係。 在冷戰的後早期階段,俄羅斯抱?向西方國家靠近的誠意,一度曾經積極嘗試加入北約。也許是作為一種對前蘇聯配合“和平演變”的獎賞,美國老布希政府也曾經承諾北約不會向東擴張一寸。然而,30年後的今天,正是由於北約數次東擴,挑動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欲望,深深刺激了俄羅斯的領土安全意識,也直接導致了本次俄烏衝突爆發。北約能夠延續至今,得益於歐洲叁十年來此起彼伏的地緣政治危機。美國能夠始終主導歐洲軍事安全機制的秘訣,在於它能夠有效利用歐陸國與國之間的歷史積怨與現實利益衝突。在這一意義上,本次俄烏衝突只是美國故伎重施而已。 進入新世紀以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的趨勢日益明顯,北約固有的身份危機絕不會因為本次俄烏衝突得到真正解決。德國與法國等歐洲主要國家的立場與美國的利益訴求果真一致嗎?與以往歐洲歷次安全危機有所不同的是,歐盟將成為俄烏衝突最大的犧牲者。俄羅斯是歐洲不可替代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者,烏克蘭為歐洲與世界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農產品。面對通貨膨脹的壓力,歐盟國家果真做好了應對社會危機的準備了嗎?他們果真願意放棄早已鋪設完成的北溪二號,為美國遠道而來的昂貴能源埋單嗎?如果衝突持續下去,誰來收容大量的烏克蘭難民?隨?局勢進一步發展,一旦歐盟主要國家的民意發生變化,美歐之間的內部矛盾將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來,北約也將迎來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的真正考驗。 另外,美國主導的北約果真可以牢牢掌控未來歐洲的發展方向嗎?表面看來,美國成功挑動了俄烏衝突,達到了進一步掌控歐洲的戰略目的,北約再一次成為維繫歐洲安全機制的根本保障。然而,歐盟主要國家謀求歐洲安全機制主導權的發展趨勢不會改變。應該看到,美國竭盡全力阻撓俄歐改善雙邊關係的外交策略是一以貫之的,這是美國能夠立足歐洲不可或缺的戰略支點。然而,就未來歐洲的發展而言,改善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無論從戰略層面還是現實利益層面,都符合自身根本利益。過去幾年,歐盟在這一方向做出了實質努力,並且有意識地規劃歐盟主導的歐洲安全機制。俄烏衝突在短時間內會遲滯歐盟追求自主安全機制的步伐,但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主要國家充分認識到,未來必須將歐洲安全機制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雖然建立歐洲軍依然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主題,但是,本次俄烏衝突的確從根本上刺激並且強化了歐盟追求軍事安全自主權的願望。無論俄烏衝突以怎樣的方式結束,北約在未來歐洲的角色轉換勢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作為美國霸權在歐洲的象徵,北約的生死存亡與美國世界霸權的興衰是基本同步的。進入21世紀以來,深陷阿富汗戰爭與伊拉克戰爭的美國國力相對衰弱,北約的合法性地位也隨之受到了廣泛的質疑。俄烏戰爭發展到今天,為了維繫在歐洲事務中的話語權,美國不惜與中東地區與拉美地區等一度相互敵視的國家緩和關係,以求換取一個極為脆弱的合圍俄羅斯的外交局面。然而,在一個日益以合作共贏為主導的國際格局中,以追求美國霸權地位為根本目的的美式冷戰思維註定是一種短視的格局。從這個意義上說,站在歷史錯誤一邊的北約,其合法性早已蕩然無存。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心學者,上海國際戰略研究會松雲論壇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