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務自由?聽聽我的鄰居是怎樣理解的
in 理財 by Puxing
財務自由或者財富自由是投資理財圈裏經常提到的一個概念,網上和生活中也常有人說起,比如說某某人通過幾年的奮鬥都已經實現財務自由了,或者說某人希望再努力諾幹年,爭取早日財務自由,然後去海邊曬太陽,等等,聽上去很不錯,讓有些人羨慕,甚至有人把它作為人生努力的目標。那麼,什麼是財務自由?它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無需通過努力工作獲得收入來支撐日常生活的開支,簡單地說,就是不需要工作,也可以衣食無憂,家庭的經濟來源於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被動收入就是“不勞而獲”的收入,比如,出租物業的租金,銀行存款利息,股息分紅,投資回報等等。當被動收入等於或者大於日常支出就財務自由了。例如,你一個月的開支是$1000, 而你躺平都能夠得到的被動收入是$1001, 那麼,恭喜你!理論上來說,你已經財務自由了。有些專家還專門做了研究,得出了在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分別需要多少錢才能到達財務自由,並且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數字。不過那些數字在一年以後就被現實打臉,還打得不輕,因為一般人的被動收入,比如房租租金,是不穩定的,銀行的利息也是變動的。還有,在一個沒有健全保障制度的經濟體中,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裏,如果有一個風吹草動,突發情況,需要一大筆錢,原來的收支平衡一下子就被擊垮,從而失去了財務上的自由。盡管財務自由是現代經濟領域中的一個名詞,不過,古人對於理財早已總結出了一套理論,比如說坐吃山空,說的就是,不管你多麼富有,哪怕擁有一座金山,只要你停止為生活而努力,坐享其成,安於現狀,那麼等待你的不是酒足飯飽,而是饑寒交迫,甚至窮困潦倒。財務自由是說你已經不再需要為生活而奔波,可以不工作,可以自由自在的“遊手好閑”,從人性的角度來看,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人的一個特質就是積極向上,做有意義的事情,一旦富有了就會想到回饋社會,比如成功的企業家,他們早已現實了財務自由,可是依然努力擴大生產、科研規模,為人類為社會做更大貢獻。所以,對於廣大的中產階級來說,財務自由就是一個偽命題,不現實,也沒有意義。不過,在理解財務自由這個概念時,如果把重點放在“自由”上,而不是“財富”上,那麼倒是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首先,多少“財”才能算得上“富”,沒有一個標准,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不同,既然沒有標准,就不要給自己設定目標,否則就會犯“向錢看”、鑽錢洞的錯誤;其次,如果把重點放在“自由”上,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自由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態,是人們自己可以把握的東西,人人都可以成為自由的主人。有多少錢做多少事,有多大的錢就做多大的事,不做錢的奴隸,而是做錢的主人,錢為我所用,錢為我服務。寫到這裏,再回到本博客的題目,看看我的鄰居是怎樣理解財務自由的?前天和一個鄰居聊天,聊著聊著,不知咋的,話題轉到了財務自由上,他是這樣說的:什麼財務自由不財務自由的,我要的是“超市自由”,我也達到了“超市自由”。“超市自由”,這是我聽到過的最為生動的、接地氣的對財務自由的解讀。財務自由沒有一個標准,可是,他的“超市自由”概念有一個非常簡單樸素的標准,非常容易操作,那就是,當你在超市買菜的時候,不需要貨比叁家,不需要看貨物的價錢,不需要看是不是打折,想買就買,想吃就買,需要就買。一個人無需大富大貴,甚至不需要有多少銀行存款來實現“超市自由”,對於一個中產階層的人來說,把重點放在“超市自由”應該是抓住了生活的本質。民以食為天,還有什麼比在超市購物更加重要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