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長難產是美國政治進一步極化的標誌
in 國際 by ewa
1月3日,美國新一屆國會開幕,新選出的435位聯邦眾議員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選出新一任議長。由於在美國法定的總統繼承人序列中,議長是僅次於副總統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掌握著美國政府的財政預算大權,是名副其實的叁號人物,自然也令有野心的政客垂涎叁尺。 在去年11月的中期選舉中,共和黨獲得了222席,戰勝了民主黨(213席),從而獲得了眾議院的主導權,但共和黨內究竟由誰來敲小木槌一直存在著明爭暗鬥。 在去年底的共和黨黨內選舉中,麥卡錫以188票對31票戰勝了本黨同僚比格斯,續任眾院共和黨領袖。按照慣例,麥卡錫出任新議長是大概率的事。但由於共和黨只贏得了微弱多數,換句話說,在新國會開幕之際的全體議員投票時,共和黨人候選人要想贏得法定過半數選票(218張),只能允許有4名議員的“反叛”空間,但在投票之前就有5名議員明確表示反對,另外十多位議員不表態,這讓選舉形勢變得撲朔迷離。 在第一天共進行的叁輪投票中,麥卡錫始終無法贏得所需的218張選票,本黨的反對票在20張上下徘徊。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獲得213席,但由於來自佛吉尼亞聯邦眾議員麥克欽(Mceachin)在當選20多天之後就撒手人寰,將生命定格在了61歲,這一空缺將在今年2月進行補選產生。剩下的民主黨212名眾議員無一例外地將選票投給了本黨新選出的領袖傑弗裏斯。 共和黨對麥卡錫的批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認為他對民主黨的態度過於軟弱;二是與特朗普走得過近;叁是他的原則立場、理念和藍圖不夠清晰。 過去的兩年裏,在佩洛西的主導之下,國會通過了許多有利於民主黨的重大法案,共和黨一些議員認為麥卡錫的幹預和阻撓不夠有力。對於他上任之後究竟聚焦什麼問題也不甚清晰。如果幫助特朗普幹“私活”,清算拜登及其家族,大搞政治報復,而不是聚焦選民關心的民生問題,也會為兩年後的大選埋下後患。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國會山106事件發生後,麥卡錫第一時間發表談話,稱特朗普對此負有責任,後來又趕緊改口並親赴海湖莊園向特朗普道歉,求其諒解。這個行為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他爭取到了特朗普勢力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讓反特朗普的人士很不安,認為他“缺乏脊樑骨”。 在許多人看來,麥卡錫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一位“戰鬥型領導者”。為了爭取極右翼議員格林的支持,他承諾會在國會監督委員會為其謀到關鍵職位;在爭取其他議員支持方面,他也作了相應妥協,包括對國會議事規則的修訂,即只要有一位國會議員動議,就可以發動對議長的罷免投票,最後麥卡錫默認這個門檻可以為5位議員的連署。此外,麥卡錫還承諾,今後就重大議案的投票表決時間會預留72小時,從而保證每個議員有足夠的時間瞭解議案內容,而不是盲目地跟隨本黨議會領袖投票,這變相自我削弱了議長的權力。 在20張反對票當中,來自佛羅裏達、德克薩斯、亞利桑那的議員占了近一半,且很多人是特朗普的鐵杆支持者,即使特朗普私下做他們的工作也未見成效。一些輿論認為,這股勢力能在第一天癱瘓國會,足以說明共和黨內極端保守勢力已經在國會紮根。 特朗普一直期待麥卡錫能夠順利當選,期望他在國會對拜登及其家族展開政治清算,為共和黨的大選助一臂之力。去年11月15日特朗普宣佈再次進軍白宮之後,他的表現相對沉寂,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在等待眾議院的選舉結果,以便重新規劃自己的政治議程,並尋找新的突破口。 特朗普去年12月在接受電視訪談時表達了對麥卡錫的支持,但叁輪投票下來,特朗普的態度發生了微妙變化,一些評論認為,特朗普只希望與勝利者站在一起,而不希望與一個失敗者綁在一條船上,有意無意地與麥卡錫保持一臂距離。 共和黨第一天選不出自己的議長,讓民主黨看笑話,這是美國政治極化的又一場鬧劇。表面看,這些議員為了捍衛所謂的保守主義價值觀而杯葛麥卡錫,實際上不過是借議長選舉,實現對共和黨領袖的敲詐,迫使麥卡錫把國會下屬的關鍵委員會主席職位分給這些人,從而通過這類利益交換,讓極右翼勢力進入共和黨的主流,進而從根本上影響美國未來的政治議程。當然,由極少數“綁架”大多數的示範效應也會對美國的政治運作產生極其嚴重的消極後果。可以預料,無論誰出任新一任議長,美國的府會之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兩黨的合作只會越來越困難。拜登將更多地繞過國會,利用總統特權即發佈總統令的形式推行其政策,美國的政治對立將會進一步加劇。